西藏连清简报第四期

中国林业网 http://www.forestry.gov.cn/2015-05-17来源: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字体: 打印本页


雷桂龙局长亲临林芝连清外业检查指导工作
根据国家林业局和自治区林业局的统一安排,西藏今年开展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复查工作。西藏自治区林业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格桑次仁副主席为组长的高规格连清领导小组。为了加强西藏森林资源第二次复查工作的管理,检查外业调查质量,了解各地、各县林业部门配合情况,2011年5月26日,西藏林业局雷桂龙局长(连清领导小组副组长)、巴桑罗布处长一行三人,来到林芝,慰问参加西藏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复查的一线调查队员,检查样地调查质量,并召开了西藏连清第二次复查阶段性工作会议,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西藏自治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复查外业调查工作指挥部熊智平指挥长从四个方面汇报了外业工作进展情况,一是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实测样地调查95%以上,四旁树村调查、社会调查、遥感建标、判读等工作全部完成,生物量样本采集准备工作已就绪,外业工作完成后即将开始;二是质量检查情况,已检查外业样地80个,合格样地78个,合格率97.5%,达到“优”级标准。遥感样地验证、四旁树自然村调查符合质量要求,内业卡片验收正在进行中。三是地方配合情况。各地区、各县非常重视本次调查工作,都能认真落实拉萨动员会领导讲话精神,及时下发了文件,成立了连续清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同时,积极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妥善解决清查工作中的问题,热忱为调查队员排忧解难,为调查队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交通条件,切实做好调查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中南院与西藏林规院、调查队员与各地县、与协助人员之间配合非常默契。四是外业工作情况。西藏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是国家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森调队员大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无私奉献,不辱使命。调查队员经历了慈巴沟国家自然保护区8天7夜的野外生存考验,躲过了八宿县县城地震,感受了墨脱蚂蟥、毒蛇、野兽经常出没的原始森林,目击了雪崩、暴雨、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淌过了冰冷的河水,跨过近50度陡坡地,滑过简易溜索,睡过牛棚,克服了连绵细雨、寒冷、饥饿等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调查任务。
雷桂龙局长首先肯定本次连清外业工作计划周全、组织严密,中南院、林规院、各地方配合协作非常好,对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取得的成果表示欣慰,外业工作中克服了难以想象、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困难,安全、高效完成调查任务,代表连清领导小组组长格桑次仁副主席表示感谢,他强调西藏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目的是客观反应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动态变化,为合理保护和利用西藏自治区的森林资源,为西藏林业建设和国家林业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不仅要数据准确,而且对森林资源管理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应认真收集资料和总结,为西藏森林资源的保护、交流、宣传提高可靠依据,同时多渠道加强宣传报道,提高全社会对西藏林业的认识。并要求外业结束后,从组织、技术、思想、业务、成效方面全方位总结,并以适当方式加以表彰。
会后,雷局长、巴桑罗布处长亲临样地检查指导,巴罗处长非常认真逐项检查,方位、距离、胸径、树高、植被名称等各调查因子都进行了逐项核对检查,对调查质量作了充分肯定,巴罗处长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给调查队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精湛的业务知识是调查队员学习的榜样。
山南地区行署、地区林业局及各县政府、林业局非常重视本次连清工作,及时学习贯彻拉萨动员会精神,地区及各县成立了连清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地区成立了以分管林业的乔副专员为组长、林业局局长索朗多吉为副组长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县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地区林业局局长索朗多吉、分管副局长罗炎生代表地区林业局专程到隆子县看望、慰问调查队员,对调查组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使调查队员深受鼓舞。
针对森林资源连续清工作艰苦,难度大的特点,索朗多吉局长强调各县要按照拉萨动员会的要求,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在调查组开展外业调查时,全力保障人员、车辆,不得提条件、讲价钱。
洛扎、错那、加查、隆子县对本次连清工作非常重视,分管林业的副县长要求林业局、各乡镇工作上积极配合,生活上予以关心和照顾,安排专人、专车配合工作,并多次看望调查队员。各县林业局、各乡镇都积极落实,做到及时配备人员、车辆,保证每个样地有2名以上的护林员参与,少数样地甚至派出了6名护林员,保证了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为下期样地复位调查提供了便利条件。
外业工作中,各县的护林员们都把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当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吃苦耐劳,不讲报酬,积极配合外业调查。如错那县贡日乡斯木村一名70岁的门巴族护林员旺堆,已是第三次当向导配合工作了,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调查组多带几次路,多为林业事业作贡献。那天去样地来回走了7个小时,没有叫一声苦,真让人佩服。
山南地区行署、地区林业局及各县、乡镇的有力支持、积极配合下,全地区连清外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安全圆满地完成。
5月26日,东片连清第三次协调会议在昌都地区林业局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昌都地区林业局赤来局长、毛易武书记及其它协调组相关人员,西藏连清东片指挥部周学武副书记、郝建新副院长等指挥部人员。会议听取了东片指挥部的外业工作情况报告。对外业工作成绩及与了肯定,质量检查合格率100%,样地复位率99.85%,提前完成了外业任务。协调配合工作积极主动,是优质高效完成外业工作的关键因素,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会议还要求双方作好外业人员安全撤离工作,为西藏连清外业调查划上圆满句号。
    5月28日下午,自治区林业局雷桂龙局长、林政处巴桑罗布处长在昌都地区林业局赤来局长、芒康县政府领导、芒康县林业局昂旺扎西局长等一行陪同下,不顾连日来旅途奔波,深入藏东最南边芒康县,来到二分队驻地,检查指导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同时看望坠马受伤的队员。受到东线负责该分队质量检查的陈振雄、辜正翔和东二分队全体队员的热烈欢迎。陈振雄、辜正翔分别向雷桂龙局长全面汇报了东二分队在左贡、芒康的连清复查工作情况,雷桂龙局长还详细询问了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对东二分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勉励大家要安全、优质高效的搞好外业调查和内业统计分析工作。
外业工作中,调查队员易霖江意外坠马受伤,雷桂龙局长非常关心, 并送上2000元慰问金。在详细询问了伤情,治疗情况后,鼓励大家要勇于战胜困难,并表示有困难及时汇报。伤员介绍了治疗康复情况,并表示请领导们放心,将尽快投入到工作中。
     雷局长不顾路途遥远,不顾山高路险,由八宿经邦达转左贡,直接去芒康,体现了领导对一线队员的亲切关怀,不仅对东二分队全体队员以极大的鼓舞,也对西藏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所有调查队员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6月1,雷局长一行到达昌都,在昌都地区行署、林业局领导陪同下视察了位于康乐新村的东片区指挥部。雷局长详细询问了目前情况,副指挥长周学武介绍了整个东片区情况,包括各分队任务完成情况,样地复位、内业数据录入完成情况,以及坠马同志回到长沙初步体检情况,下步工作计划等。随后,雷局长一行与指挥部同志一一握手,向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临别叮嘱大家做好最后扫尾工作,按时顺利撤离昌都。
    按照2011年西藏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程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我分队负责完成左贡县、芒康县的全部连清样地调查。在艰难完成左贡县的工作后,不顾疲劳,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迅速进驻芒康县。
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东部,昌都地区东南部,属于横断山脉地区,山高谷深,受西南季风的显著影响,降水丰富,气候独特,森林面积大、垂直分布明显。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芒康县连清工作的难度。
    调查组于4月30号达到芒康县。芒康县与左贡县相距160千米,由于318国道路面处于硬化阶段,我们一路颠簸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县城所在地—嘎托镇。
    “同志们,辛苦了!”,早已等候的昂旺扎西局长一行站在路边,向我们挥了挥手。局长一行说着与每个调查队员一一握手,“芒康县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路上也没有餐馆,中午饭没吃吧!饭已经准备好了,先吃饭,然后带你们去住的地方!”典型的中国式问候,我们的疲惫已消失大半,经过长时间的颠簸,我们的肚子确实饿了。吃饭后,我们被带到一家名为康盛的宾馆,“这家宾馆条件还可以,费用低。”,局长如是介绍说,并让服务员领我们参观几个房间,虽说是宾馆,但设施简陋,还常停水,但总比住牛棚,野外露宿要强百倍,加上局领导的热情,顿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等大家都安顿好了,昂旺扎西局长说这几天工作忙,由唐洋副局长专门负责连清工作。
    恰逢五一国际劳动节,按照国家规定放假3天,对于我们来讲,放假休息只能延缓我们的工作进度,为了赶进度,我们不得不放弃假期,唐洋局长猜透了我们的心思,主动问起我们的工作计划。由于我们需要了解全县的样地分布情况,根据样地的分布状况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当晚我们就与唐洋局长讨论了工作方案以及林业局配合人员的安排。
通过讨论决定,我们拟分4个小组,5月4号我们的外业工作正式开始,在徐中乡、邦达乡、曲孜卡乡、纳西乡、木许乡,唐洋局长亲自到乡镇协调。请求乡政府组织召开本乡镇所有护林员会议,尽量挑选前期参加连清工作的护林员担任向导,并要求每个样地确保有2个护林员担任向导,其中1位是年轻的护林员。我们对林业局的重视和工作态度表示感谢。
由于芒康县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唐局长让护林员为我们提供摩托车、马匹等交通工具,并亲自作为一名调查队员和我们一起调查,在调查路上,他不乏风趣,展现出他那幽默的一面,让我们忘记了路途的艰难辛苦。
虽然乡镇饮食条件差,经常与藏胞一道吃生牛肉,但是我们每一个调查队员心里充满了感激,因为我们有了家的感觉。
 
吴建普
2011年4月4日,是我在西藏工作以来值得记忆和怀念的日子,这天,我们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和国家林业局中南院联合组成的调查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了西藏自治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复查工作的征途。揭开了我和亲密队友在西藏森林连清工作中一起度过酸甜苦辣生活的序幕。
首站我们从拉萨市到林芝地区首府八一镇,进行西藏森林连清工作必需的技术规程学习和西藏植物物种的识别培训。专家通过幻灯片和实地识别、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式,使我很快融入该项工作。通过学习和与交流,我基本掌握了工作所需的各项知识和技能。为我参与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西藏森林连清工作提供了保证。
4月7日下午,接到西藏森林连清指挥部的通知,4月8日指挥部领导与我们林芝分队的3个小组一同上山,现地指导样地复查工作。晚上,我们分队召开会议并布置工作,大家踊跃发言,就开展好工作建言献策。会后,我和队友着手准备材料,并向老队友学习打制号牌,他给我讲“打制号牌也很有学问,包括打制方法、顺序等,好的打制方法和顺序即省力又省时”。没想到第一项准备工作就使我大开眼界,原来抱着简单工作的心态顿时灰飞烟灭了。我仔细地看着队友熟练打制的1-100号,并用铁条按1-30、30-60号等串在一起,真是件手工艺术品。不仅是林业工作者亲手制作的艺术品,也深深地蕴藏着林业工作者的丰富经验和聪明才智。紧接着看前期卡片、GPS上输纵横坐标、看地形图,空白卡片、PVC管、罗盘、角架、测绳、围尺、皮尺、照相机、钉锤、铝牌、计算器、测距仪、规程、应急食品、手电筒等都必须装入背包,并一一检查。老队员当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少了一件也许工作无法开展,也许你将会面临生命危险”。后来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内涵,这句话深深的刻在了心田,这是我今后从事林业工作的宝贵财富。
说到对连清外业感受,这不禁使我的记忆像日历一样又翻回到那些永久难忘的日子。5月14号,我和队长第一次去复位这个样地,从地图上计算出到样地直线距离为10公里左右,这是最近的路线。我的背包装着工具、4瓶水、干粮,在米拉山口查找地图上的那条小路,但事于愿违,却找不到路,两人在一片沼泽中反复搜寻,最后我们只能往山脊上边走边找。在4500米海拔地带,走几步就喘气,我真想将背包甩掉,但唯一可以丢弃的就是两瓶水,队长建议将另外两瓶水也倒出一半减轻负重,前面还有8公里的路,我又重新背上背包继续攀登。当我们艰难的攀登到山脊,突然眼前一亮,出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直朝样地方向。我们无比兴奋,快步向小路方向前行。虽然天上飘着雪花,又顶着寒风,仍觉得全身冒汗。但刚到下山的那条小路口,望着阴坡全是厚厚的积雪,我们傻了眼,坡太陡,都在50度以上。我们观望了一会,只能顺着山脊走,看能不能找到一个下山的地方,山脊上全是大石头,我们慢慢的向前走着观望着,但仍找不到下山的突破口,我有些焦急了,我说能不能慢慢往下走。队长告诉我,完全不行,必须保证安全,望着眼前茫茫雪地,我们发呆在那里,过了很久,队长说:“只能返回去了,明天从另外一个远的地方过去,直线距离要16公里,别无选择”。我望着恋恋不舍的小路和无法征服的雪山,不时的回头观望,前行的心被无情的雪地止步,倍感无比的疲惫不堪,原本两个小时的路,我们无精打采的走了三个小时。
5月15日,我又重新鼓足了精神和力量来征服这个样地。16公里直线距离的山路,也就是来回40公里的路途,只要你稍微有点松懈,也许在路途中就会放弃。我们3人带着两个包一个角架,包括了所用的工具,还有6瓶水、18个馒头、6包榨菜,这是3人两餐的食粮。我们在前往的路途中,面对一个个岔路口,一次次错路而返,又重新上路。时有悬崖峭壁,时有灌丛横生,我多么希望柳暗花明出现宽阔的大路直通样地。此时天空时有时无的下着蒙蒙细雨。我们已下定决心,必须将该样地复位回来,实在走累了,就休息一分钟,有时好像忘记了饥饿,大路变成小路,小路变无路,仍无法阻止我们向前的步伐和征服的勇气。样地越来越近,看着GPS上的数字变化,15公里、10公里、5公里、1公里,身体越来越疲劳,但心里越来越轻松,8:30、13:00、15:00、17:00时间也在飞逝。有时过桥遥遥晃晃,危险重重;鞋陷沼泽,都无法阻拦冲向样地的决心。50米、20米、在靠近,看到前期铝牌了,立角架、安罗盘、定中心桩,测胸径、拉皮尺等,工作了将近2个小时,终于完成调查任务。虽穿着雨衣但衣服还是淋湿。结束工作后抓紧收拾往回赶,心情急切,一路小跑,天越来越暗,雨也越下越大,只听见啪啪的水声响,过了一个山坡又一个山坡、一条河流又一条河流,脚一次次地陷入深深的淤泥中。终于返回一半的路程,时间到了夜晚零时,打着手电筒,刚过草场,却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雨滴打落在身上,脚裹在泥滩里,身体顿感冰冷,心里焦急万分。半个小时后,我们发现了几块牦牛粪便,顺着粪便痕迹找到回返的路,此刻我心里平静了很多。如果找不到路,寒冷的夜晚,瓢泼的大雨,后果不堪设想,接下来的路更是小心翼翼的走着。夜晚1:00手机才有信号,在牧场处,我们的突然收到很多信息和电话提示,指挥部的领导和队友在焦急万分的等着我们的消息,正组织当地村民一起到山里救援我们,我们急忙报了平安,请他们在进山的路口等待,避免更多危险。我此时此刻心中感到无比的温暖,倍受鼓舞,冒着大雨艰难前行。还有5公里,我们的步伐也开始加快,指挥部和队友们在牵挂着我们,等待着我们。距出山的路口还有3公里时,与接我们的村民汇合了,雨也停了,此刻已是夜晚3:00,接到我们汇合的消息,指挥部的领导才松了一口气。分队的两位队长在路边焦急的等着,队长守望山口,衣服早已湿透,他们不仅带着食物和水,更带着深刻的友情和暖意,聚守在这一时刻。此时此刻困苦、饥饿、寒冷都抛在了我们脑后,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心也永远连在了一起,成为一道冲破黑暗的亮丽风景,永恒的定格在我的心中,成为永久的记忆。
—— 记洛隆县廖书荣副局长援助受困队员的感人事迹
刘扬晶
五月二十六日晚上十一时,回到昌都的东四分队接到东片指挥部电话,指示需要协调联络洛隆县林业局,原因是西片波密分队有两个调查队员在完成与洛隆交界地带的样地后返程途中遭遇泥石流,受困其中已有一段时间,于是想到了通过洛隆县腊久乡的山间小路。但是由波密过来的司机路况不熟,而且受困队员们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无法顺利接上头。面对这种情况,波密司机立即将情况汇报西片指挥部,西片指挥部熊智平指挥长高度重视,随即联系东片指挥部,请求给予支援。在得知情况后,指挥长周学武当即表示将举全力解救受困队员。东片指挥部的领导经过短暂商议之后,决定将协调的任务交给此前在洛隆县开展连清工作的东四分队。东四分队此时已完成任务离开了洛隆,队长接到指挥部电话后,立即联系老朋友洛隆县林业局副局长廖书荣同志,廖局长在听明情况后,二话没说,当即表示没问题,他将亲自给波密司机带路,前往腊久乡解救受困队员。腊久乡是整个洛隆县交通状况最差,路途最远的乡镇,与波密交界,洛隆县当地干部对于去腊久乡出差颇为头痛,而且此时的廖局长自己感冒还未痊愈,身体状况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廖局长不顾辛苦,不顾路途凶险,心里只记挂受困队员的安危,毫不犹豫答应帮忙。在廖局长的亲临下,受困队员被成功解救,顺利回到洛隆县城,并得到洛隆县林业局的接待,临别还赠与干粮供受困队员返途之用。当受困队员表示要给予廖局长一些报酬以示感激之情的时候,廖局长婉言谢绝,并表示他帮这个忙,一个原因是波密县与洛隆县是兄弟县,这次也算是两县工作互助,二个原因他与东四分队的队员们在连清工作过程中,同舟共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受友人之托,岂有不全力以赴之理。得知这种情况后,在场的队员无不感动,纷纷以藏式敬酒礼仪表达了感激之情。
胡觉、梁文业
4月22日早上七点,天刚刚亮我便起床了,自从清查外业后我便养成了早起的习惯,看看天气,准备外业工具。迎着山谷的清风,走在林芝县百巴镇木材检查站前的公路上,感受着神奇的大自然景观。公路下尼羊河的河水像往常一样静静的流着,周围青山上云雾缭绕,山顶上白雪皑皑,怎么也看不透今天究竟是天晴还是下雨。林芝的天气就是这样像小孩子的脾气一样让人捉摸不透,也许下雨的时候还出着太阳,也许山下艳阳高照的时候山上正大雪纷飞。搞林业调查的人不是靠天吃饭的,啥也别想了,准备出发吧!
今天我和西藏院的梁文业主任要去的地方是百巴镇开朗沟里面的3651号样地。看着地形图数着公里网格子数,能通公路的拉格村距样地直线距离有11个公里网格子,直线距离22公里,心想又是长路漫漫的一天,可能今天晚上不一定能走回来。
检查完工具,捆好睡袋,备好地图卡片、吃了点简单早餐,随着一声喇叭响起,在一片热闹声中出发了。历经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了拉格村,汽车再也不能前行了。一下车,马上拔电话找到昨天约好开朗片区公益林护林员旺久,安排值班护林员汪堆陪我和梁主任一同上山,汪堆家就住村口,家里开着个小卖店。汪堆敦实的个子,方方的脸,黑黝黝的皮肤,明亮的眼睛,一个憨厚的中年藏民。汪堆的夫人拿出备好的棉大衣和干粮,我、梁主任、汪堆三人沿着开朗沟中的林间小路出发了。林间的小道时而平坦,时而起伏,更多的则是崎岖。我依稀记得地形图上标注,我们要走到雪山的脚下再往右拐上2公里的坡路便可到达样地。路默默的蜿蜒着,除了我们三个赶路的人再也见不到其他的行路者,开始时我们三人边走边聊着打发着静静的时光,梁主任兴奋的说着当时他在广西野外生存训练时的点点滴滴,说到偷来的土豆真香时我俩忍不住咽下了口水,是呀!材火烧出来的土豆香味仿佛就在我的鼻子前,真诱人!汪堆不是很懂普通话,我们在谈论时他总是微笑着,当我们问他有多少牛时,他说很多,有几个小孩时,他笑得更开心,想必他是一个非常自豪的父亲。路边上高山栎一株一株落在了我们后面,路过草坝子时,好奇牦牛以为我们背包里背的是糌粑,期切的眼神仿佛在向我们讨点吃的,那小牦牛更是欢快的跑在我们前方等待着我们投食,可惜我们没给牦牛准备食物,不然牦牛会更喜欢我们的。山谷里,陪伴我们行走的是飞奔急下,轰隆的河水,我们快步上山,我有时在想河里面的鱼儿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向上同行。
走了近一个小时后,旅途的辛劳代替了先前的欢声笑语,三个人都各自默默赶路,生怕落在后面太久。梁主任的腿长脚有力,冲锋在前;我扎起裤脚加紧步伐,有点不服输;汪堆挥动着手脚,紧跟其后。和爬山比起来走林间小道简直真是幸福到家了,即使有时候因过桥涉水绕点路也无所谓了,不一会儿就走了近四公里,当我快看不到前面的梁主任时就招呼他停下来休息一会,这小子不去参加运动会真亏了,要怪只能怪自己腿太短了。借着休息的片刻,我拿出地形图看了看,距离两边山上的目测点的位置也近了,看见路边上正好有块比较干净的石头,想也不用想就是它了,一屁股朝石头上坐去,不知是坐下去的动作太过生猛,还是确实有些累了,一瞬间只听到布被撕开的声音,“上山牌”开裆裤就这样产生了,好在开缝不大,好在里面还有裤子,好在山里没什么人,就三个大男人知道,总之问题是不大的。一支烟的工夫我们又出发了,在小河的两边蜿蜒而上,时而过桥,时而爬坡,时而经过泥石流、雪崩地,时而淌过奔腾的河水。先后到达两个目测点3631和3630的山脚下,迅速记下gps点、拍好照片、填好各项调查因子。此时已是中午十二点半了,肚子已经有点意见了,但现在还不是休息喝水吃午饭的时候。又走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到了开午饭的时候。在放下背包的那一刻我感觉到整个人都特别轻松,工具加睡袋、食物、水,真不是一般的沉呀。今天的中饭有点特别,除了平日里馒头外还切了两斤牛肉,吃得真舒服呀,特别是牛肉拌辣椒,真香啊!
经过半小时休息后我们又出发了,终于在下午四点钟的时候走到了进山时看到的那座雪山脚下,也明白了望山跑死马的典故了。路两旁随处可见还来不及融化的白雪,周围山上更是白色迷茫的一片,山顶上正下着大雪呢!望着白雪中成片的云冷杉林美景,辛苦也是值得的。还有最后两公里,也是更加难走的两公里,踩在雪堆里的脚感觉到湿湿的,脚感觉也越来越沉了,坡度越来越陡,每往上一步都需要深吸一口气!
下午五点一刻的时候,gps导航显示样地距离接近50米时,此时,脚已经有些麻木了,衣服也有些湿,雪也在不适宜的时候纷纷飘下来,落在脖子里感觉到一种透心的凉。我想,如果不是互相鼓励,或许很难走完这短短的两公里。背着的包觉得越来越重,走几步就得休息一下,大口的喘着气,还有50米真难啊!此时我看到了两河交叉处有一片树林正和样地描述的一致,这一刻,我顾不上一身的倦意,沿着河边的一棵倒木爬过河,仔细寻找着树上的样木牌,经过近一小时的努力,终于在一棵五十多公分的冷杉上见到了盼望已久的样木铝牌。那一刻,我觉得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找到了”!梁主任闻声“跑”过来,我们一屁股坐在满是雪块的苔藓上,把背包往旁边一甩,此刻我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休息”。
时间不等人,稍作休息便开始样地调查了,戴好手套,找中心桩、架罗盘、测胸径、计算平均样木、测树高、做2*2样方,还好样地位置不是很陡,样地做得很顺利。也许是太过专心,此时天已暗下来,一看手机,差不多下午七点了,很庆幸,寻找样地很顺利,今天不需要在这冰冷的雪山上过夜了。于是匆匆忙忙猛灌几口水,吃了个馒头和几片冷牛肉,便赶紧往回走。
看着天色慢慢的黑了下来,我心里有些急,想着上山花了近八个小时,今天要回到检查站难度有多大,还是力争往前赶吧。可能是雪水在鞋里脚太冷的缘故,也可能是山上的温度实在有些低,往回走的感觉有些机械。汪堆或许是吃得太少,或许是还不适应我们这种长途跋涉,他已经渐渐跟不上我们的步伐,只得放慢脚步,在夜幕下三个人在手电灯光的指引下默默赶路。凌晨一点,我们终于到达拉格村,整个村里就汪堆家的灯还亮着,我们在他家灯光的指引下到达他家。
汪堆家的炉火烧得很旺,很暖和!一坐在他家的藏式床上就整个人瘫了下来,汪堆脱下他的鞋,憨笑着指指脚,用不流利的普通话说痛,有泡。是呀,今天确实太辛苦他了。只隐约记得汪堆请我喝酥油茶我没有喝,因为接下来我就不由自主的睡着了!睡得正香的时候,被人摇醒,原来是达娃的车子来了。回驻地的路上虽然车摇得历害,但我和梁主任在车上依然睡得很香。
回到检查站驻地,已经凌晨三点多了。顾不上洗脚,擦脸,就一头钻进睡袋进入了梦乡,睡得很沉很香。
波密县玉许乡2011年连清工作记录
2011年5月4日在波密县政府、县林业局、玉许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来到了玉许乡,开始了我们的工作。至5月13日历经10天终于保质保量完成了指挥部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
古人说“西藏缺氧,山难爬。”,在3340、3254等样地我们得到了亲身体会。样地海拔相对高差都在一千米以上,要攀爬好几个悬崖、淌过数条河流才能到达样地。5月5日在则普村护林员的带领和帮助下,我们淌过河流,爬过了三道悬崖,当地人说这三道悬崖叫“三道鬼门关”,还是征服在我们的脚下。穿过原始森林后,终于到达了样地所在地。“啊——再高的山永远没有我们的脚背高”。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连清指挥部多次关心和帮助、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5月10日波密县主管林业工作的白多副县长、林业局罗布副局长亲自到玉许乡慰问我们,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用品和野外食品。使我们心里感到很温暖,工作充满信心,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全乡样地调查任务。
陈申姣 吴建普
2011年4月9下午,西藏自治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复查西线片三分队两个调查工组抵达工布江达县,正式拉开了工布江达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复查的序幕。
调查工组进驻后,及时向县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有关领导汇报,得到了他们的高度重视。县政府及时贯彻落实自治区林业局关于认真做好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的通知(藏林字[2011]47号)文件精神,成立了由主管林业的王耀曾副县长担任组长,县林业局边巴次仁局长和白珍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乡镇长和林业局有关人员为成员的森林资源清查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清查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无论在交通工具上、工作联络上,还是在人员配合方面等,都给予了调查工组大力的支持和积极的配合,使清查工作得到了有力保障。
在该县领导小组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调查工作人员倍受鼓舞,士气大增,不畏山高路险、氧气稀薄,顶着寒风细雨,踏着厚厚积雪,在深山老林中积极开展连清调查工作。截止目前,调查工组已完成7个灌木林样地小样方和10个有林地样地实测调查工作,占总工作量的50%。
4月14,自治区森林资源清查指挥部领导朱雪林院长和甘世书处长亲临工布江达县,并与该县的有关领导共商清查大事,检查指导连清样地,对调查工组所做的样地作出了肯定。4月16日,在积雪未融的情况下,他们又和该县林业局边巴次仁局长一道到实地察看,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为进入攻坚阶段的连清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何志国
来到西藏这片圣洁而又带点神秘的土地已有一个多月,这里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水是清亮清亮的,空气清新而干净。如果只是旅行来到这里,不愧为人间的天堂和圣地。这次连清工作样地间距6×8公里,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顾不上每天的舟车劳顿,慢慢地我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从小到大,惊险的事情也算有过不少,在磕磕绊绊中每一次也都化险为夷,而最近在芒康的一次遇险经历,每当想起的时候,总是觉得它是那么的鲜明和深刻。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1年5月12日,像往常一样,我们早早收拾完毕就出发了,虽然离目的地不是很远,但路面崎岖难行,我们开了两个小时的车才到达一条山沟面前,前面已经没路了,车也只能停下来。我下车打开GPS进行导航,离要去的样地距离还有4.2公里,打开地图,查看地形,已经无路可走,而只有沿着山沟走才能到达样地,由于那里没有村庄,找不到护林员,和我一起去的芒康县林业局配合人员患有痛风病,不能爬山,因此,我只能选择带着民工沿着山沟前行,山沟里全是石头,两边就是悬崖峭壁,有的地方还要攀岩才能上去。或许攀岩对于有的人来说,是项刺激却又惊险的运动,而在这里,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我脚下的每一步,都感觉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虽然没有独钓寒江雪,却也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攀岩前行。4.2公里的距离,我花了5个小时才到达样地。在样地我足足忙碌了2个多小时,终于完成了工作,于是沿原路返回。
工作虽然完成了,可回来的路上并没有放松自己心情和紧绷的神经。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在这里,无论上山下山,都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我继续沿着山路行走,摸索着前行。正当我沿着一块大石头慢慢的往下爬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抬头一看,一块石头已经滚下来了,石头的碎片弹到我的腿上了,我紧紧抱住眼前这块巨石,像抱住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不敢动脚,不敢撒手,头不敢往下看,耳朵紧张的聆听着是否继续还有石头往下掉, 30秒,60秒过去了……,当我终于确定周围开始安静下来的时候,慢慢的我扭过头,看到那块松动的石头已经滚到山沟里,静止不动,石头的碎片零星的散落山沟里,这时,我才放开手,慢慢的爬了下来,我松了一口气,让心跳和呼吸开始回归到正常。在那一刻,当自己在那样的境地中头脑竟然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往下想。我不敢再那里继续停留,因为也不知道下一秒是否又会遇到什么惊险的事情,也不敢再次回想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情,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尽早回到上午出发的地方。大约晚上8点,我终于回到了驻地。
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了,可当我回想的时候,心里还是会有一些紧张的感觉。在那样的境况中,危险就在身边,眼看不到,耳听不到,却潜伏在某个地方,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但万幸的是我终于躲过这一劫,平安无事的走了过来。或许会在很多年后,还会想起这段感受,那时的心情应该是平静而又缓和的吧。
在西藏的这段工作经历,是丰富而又充实的,身体上、精神上,都给了我从未有过的考验,更磨练了我的意志,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不管是在办公室舒适的工作环境或者是在野外辛苦的外业调查,我都会珍惜每一天的生活,把工作做好,不断前行。
方良 丁玉珂
2011年西藏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我被安排与西藏院丁玉珂一个小组,参加完成昌都地区的左贡县、芒康县的固定样地调查。4月9号到达左贡县后,按照统一部署,我们小组主要负责仁果乡、田妥等乡镇,自开展工作以来,我们小组成员认真学习掌握操作细则,克服交通和生活等各方面困难,共同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
在内地人心中,西藏是世界第三极,高寒缺氧,但是当我们调查队员每见一次森林,都会兴奋,这便是对内地人对西藏偏见性认识的最好的反驳,当我们在林中穿梭找点,聆听鸟儿鸣叫,听雪花敲打杉叶的时候,何尝不觉得是一种享受?
县城至仁果的公路是2006年开通的,如果把该线路分成两段的话,那就一段是盘山公路,另一段是沿江公路。盘山公路是名副其实的天路,悬在半山腰,呈“之”字型向沟谷延伸;沿江公路靠右就是澜沧江,根据水流的速度和河流宽度,我替驾驶员捏了一把汗,我们生怕师傅的有所闪失,不时提醒师傅谨慎驾驶,虽然师傅已是轻车熟路,但是仍然打消不了我们的顾虑,直到到了乡政府,我们才缓过神来。
在开展外业的前一天,我们就听当地人介绍,需要先下沟谷,再沿溪流而上,跨越溪流,攀登绝壁,才能到达。我们几个队员预先商量了一下对策,相互间加油鼓劲,做好了出发前的一切准备。
第二天我们都早早起床了,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准备出发,在护林员的引领下,约一个半小时到达沟谷溪流,感觉下山还轻松,又走了约40分钟,眼前出现绝壁,护林员用不熟练的汉语告诉我们样地就在这绝壁之上的平台上。我们望着眼前的绝壁,思虑再三,决定接受挑战,看着护林员顺着木梯小心翼翼地爬到上一级小平台,平台只容一个人走,然后再顺着木梯爬到上一级小平台,才能翻越绝壁,到达目的地,当我们站在绝壁之巅,遥望山村、耕地,我不由的感到了藏族同胞的生活环境的艰苦及生命力的顽强。
一天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调查回来烫个脚,然后与藏族同胞一起围着火塘吃藏耙、风干肉、喝酥油茶和青稞酒,最痛苦的事情就是闹钟把我们从睡梦中催醒,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去征服下一个样地。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同吃同住,共同经历惊险,征服每一个困难,变化的是时间,唯一不变的是团结协作的精神,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一个美好的回忆历程。·····
 
 
易霖江
我对这次的西藏连清的感受是累和苦,但还有的是甘和甜,去样地我们爬雪山过草地,有时还得爬悬崖,在原始森林里拿着GPS,前面根本没有路,路只在自己脚下,我们不管路有多难走,身体有多累,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到达样地,完成任务。这次连清调查,配合我们的护林员都是藏族同胞,他们热情,非常朴实,处处为我们着想,到了他们的家,他们都会拿出自己家最好的食物给我们吃,我们有时吃不习惯,对他们的热情和笑脸,心里面暖融融的,身体的疲劳顿时消失了。
记得有一次我和两个藏族老乡一起去一个样地,那个样地离我们所在的村水平距离有6公里多,要躺过一条小河,爬过好几座大山才能到样地,我们早上7点半就从村子出发了,藏族老乡帮我们背着工具包和脚架,在过那条小河的时候,因为水流很急,我们很难过去,藏族老乡二话没说,脱下鞋袜,背着我们过河,看着他们冻得通红的双脚,但脸上还是面带着微笑,顿时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这一路不管有多辛苦,只要看到藏族老乡们朴实的笑脸,什么辛苦劳累都抛到九霄云外了。我们找到样地的时间已经是下午4点了,回来时天已经黑了,又是藏族老乡紧紧拉着我们的手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行,我们又饿又累,但心情却非常愉快,因为有藏族老乡们在身边,我们终于回到了驻地,此时紧紧握住老乡们的手,眼睛也湿了。
通过这次连清我深刻感受到我们和藏族兄弟的骨肉亲情,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这次清查任务不可能如此顺利,我们深深的感谢藏族兄弟,谢谢你们,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余福海
江边小小憩偶感
某日坐在怒江边的小溪旁小憩,看到清澈的溪水流入滔滔怒江,瞬间变得浑浊,魂飞魄散,随波逐流,不由想起敦颐先生的《爱莲说》,莲花出淤泥而能独善其身,何等可贵。也因自己因为连清工作而身在异域他乡,不由自主地想到故土水乡此刻正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时节,对故乡盛夏时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是尤为思念。综合爱莲与思乡的两种情愫,作打油诗一首,也不讲究工整和押韵,权当娱乐!
清清溪水山中游,
赳赳惊涛断其魂。
小子溪畔读破浪,
敦颐塘前话古今。
 
 
醉人之游记——美丽三色湖
由于工作安排机缘巧合,可以顺便去游览一下边坝县美丽的三色湖——白湖、黄湖与黑湖,真是难得半日闲。游罢三色湖,白湖带给我美感,黄湖带给我惊奇,黑湖带给我心灵的震撼——美无可言,简直就是神湖圣景。只恨自己文字功底太拙,不能用足够优美的文字来描述黑湖的美,借用古人的淡妆浓抹总相宜好像也无法完全诠释黑湖的美。说她是黑湖,完全是因为从岸上往水底看,由于水清水底反光而导致的光学假象,严格的说,应该称她为蓝湖,因为她蓝的让人晕 眩,让人沉醉。她平静的像在编织着一个美丽的梦,只是轻风不时将她扰醒,泛起一丝丝的涟漪,宛如佳人回眸一笑,给世人一个念想。她周围的山石、草木,我想应该是异常羡慕湖中的神鱼,因为他们无法像鱼一样沉醉其中,但是,我想他们一定感恩于天地将他们的倒影与她终日相伴。她,这一泓天赐玉浆,集美丽、神秘、神圣于一身,不光有世人千百年来的美誉和景仰,还有雪山、古城、奇石、草木、鸟鱼等千百年来的孜孜恪守。这里有天的影子,有地的想象,更有人的顾盼,真是太美了!
左贡连清复查行——爬雪山记
何志国
    4月的左贡,天气依然寒冷,早晚温差依然很大。4月17日,我早晨7点半就起床了,因为昨晚就得知今天我们要去复查点的位置比较特殊,路途遥远,而且还要翻越雪山才能到。我在左贡县林业局的配合人员洛次仁(外号“老兵”)的配合下,早晨8点我们整装出发,坐了一个小时的摩托车来到吉巴村,玉曲河边上,由于过河后就是山路,摩托车无法通行,所以我们只能步行,这时我打开GPS进行导航,离我们要去的复查点直线距离还有4.5公里,我们背着调查的仪器设备沿着GPS指示的方向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终于在下午2点到达了目的地。天空依然飘着雪花,而地上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深了。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在雪域高原见到这么厚的雪。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雪景。顾不上劳累和饥寒交迫,我们开始寻找要调查的点。古人说:“行路难,难于上青天。”这话一点没错,一脚踩下去,雪已经到了小腿的膝盖,在提起来换另外一只脚的时候,才知道并不是那么容易换脚。对于平时走路健步如飞的我,现在才知道,每一步提脚,拔腿,迈步,都是那么艰难,加上又是山路,行动起来就更加不容易了。由于地上被积雪覆盖,复查点的中心桩和土壤坑无法找到,加上前期的GPS坐标存在误差,我们大约寻找 了2个小时,才终于找到了要调查的点,找到了有样木号牌的树,通过样木树再确定中心桩,再测样木树的方位角和水平距,与前期进行对照基本无误,这个复测样地共有29株树,我们逐一进行复位和检尺,最后再进行小样方的调查,大约调查了2个多小时,才算完成了任务。下山的时候,差不多天也黑了,而裤子和鞋子,已经完全湿透,整个腿,已经不听使唤了。
虽然从事林业工作比较辛苦,但也苦中有乐,它可以增强我的体质、磨练我的意志以及丰富我的人生经历。翻越这么厚的雪山,这样的经历也是我生平第一次。脑海里有点想象当然红军长征爬雪山的情景,或许就是这样吧。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王进喜》,在大庆油田钻井的时候,主人公豪迈的立下了这样的誓言:有困难也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而现在,当困难和挑战都摆在面前的时候,我能做的是把所有的念想都抛在后面,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战胜它,我要圆满完成任务,现在如此,以后也是如此。李白有首诗说得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送给现在和以后的我吧。